2020昌原雕塑双年展
Changwon Sculpture Biennale 2020
2020年9月24日,由韩国昌原市主办、昌原文化艺术基金(Changwon Cultural Foundation)承办韩国昌原雕塑双年展如期举行。今年是双年展举办的10周年,意义非凡。有34个国家地区,80个艺术家及组合参加本届双年展。中国三位艺术家李洪波、任宏伟、刘水洋参加了本次双年展。今年艺术总策展人是韩国著名评论家、策展人金圣镐(KIM Sungho)先生。
此次双年展的主题是"非雕塑-轻或软(Non-sculture-Light or Flexible)"。因新冠病毒,开幕式改在线上举行。这也是本届昌原雕塑双年展的特色之体验。好在我们身处VR、AR等技术蔓延的第4次产业革命的时代,"线上线下连接互动"也将是诸多行业发展的趋势。


昌原雕塑双年展的出发点是为纪念雕塑家文信(MOON Shin)先生于2010年举办的文信国际雕塑研讨会。之后为了扩展文信先生的艺术精神,它改了名字于2012年举办了第一届昌原雕塑双年展。历届主题为"梦想之岛",第二届"月亮影子",第三届"亿万苍生",第四届"佛觉平衡",今年将迎来第五届。

此次双年展的主题——"非雕塑-轻或软(Non-sculpture-Light or Flexible)"一词在三个部分得到了灵感。首先是艺术评论家罗扎林德克罗斯(Rosalind Krauss)在论文"扩张的场的雕塑"一文中提出。克劳斯教授以风景和建筑与雕塑相遇的方式谋求非风景(not-landscape)非雕塑的概念。策展人金圣镐先生把这一概念引申为今年双年展的主题。他强调雕塑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审查的双向用语。对参加双年展的艺术家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。

第二是实验美术的韩国雕塑家李升泽(LEE Seungtaek / SeungTaek LEE )先生。特别是从李升泽先生写的随笔《我的非雕塑之根源》(1980年)中得到了灵感。抵抗西方近代雕塑遗产,阐明了"向着雕塑的非雕塑性实验"的概念,完整地继承了"非雕塑"。
第三是,"非雕塑"从广义上体现了韩国和东方的"非物质美学",也是此次双年展上积极提出的概念。
在金圣镐先生的介绍中,此次双年展将成为寻找"为何非雕塑"问题答案的过程。对专家来说,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,但如何让普通大众理解这种看似深奥的美学观点概念,是一大课题,也是挑战。

韩国艺术家白南准(PAIK NamJune)《昌原的春天》
93个电视屏幕,350 X 700 cm(图片上面)
芬兰艺术家卡琳娜·凯科宁(Kaarina KAIKKONEN),《我们的一部分》
男式羊毛夹克,木质结构,2020
昌原市城山艺术厅展览场景
2020年1月8日金圣镐先生及一行访问了雅昌文化集团北京公司,也介绍了此次双年展览的主题等相关活动。同时也参观了雅昌集团的各个事业部分,通过此次参观了解了中国文化艺术当下的行情。



有关双年展览的参展艺术家,金圣镐先生及一行访问了中国优秀的雕塑家的工作室,了解中国雕塑的情况。同时了解雕塑家的艺术与生活方式。金圣镐先生表示将来与中国当代艺术界希望多方面交流与合作。



今年双年展扩大加强网上宣传。由于新冠疫情影响,宣传除了专业网站之外,加大了社交媒体的宣传。特别是今年媒体宣传,首次针对昌原市民为目标人群,有50多个地区居民通过社交媒体参与观看本次双年展的活动。从9月30日至10月13日的14天里在线展览的网页访问量暴涨。自媒体订阅人数比前一年增长了10倍。这些数据说明昌原雕塑双年展推广的多种努力。



尽管有新冠病毒的影响,昌原文化艺术基金从10月5日开始严格遵守防御措施,对场馆展览现场实行流量限制。除了参观展览之外,今年双年展还构建了各个年龄职业都可以享受的内容,在系统稳定的运营节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双年展的完成。在此次双年展上进行的体验项目已经预售一空。从面对面的展示,初期开始得到了一致的好评。

韩国艺术家李受径(YEE SooKyung)《翻译花瓶》
陶艺碎片,24K金箔, 230 X 190 X165m, 2020
